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中国书院的追溯和礼乐文化传承-以礼乐书院为例

天下礼乐府
关注
收藏

一、中国书院追溯

私学乃书院的前身。

图片

       中国私学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曾出现过私学取代官学的现象。秦朝私学禁而不止,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汉朝以后,私学一直与官学并行发展,成为培养人才的又一条重要渠道。当社会发生动乱官学无法维持时,私人讲学反而开始兴盛。

图片  

      书院,这个名称始见于唐代。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由盛而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各地藩镇拥兵自重,相互征伐,战争不断,造成官学日趋衰落,士人大量失学。于是,一些好学之士便在山林名胜僻静安全之处,建屋藏书,读书求学,进而聚徒讲学。这便是书院产生的直接原因。唐代中叶以后至五代期间,可以说是书院的开创期,在作为官方藏书、私人读书治学之外,民间聚徒办学的新型书院也已经逐步创立萌芽,虽然数量稀少,规模不一,且没有定制,但是作为书院建设的雏形,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书院这种聚众讲学的场所,从此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延续千余年。

图片


       北宋作为书院的发展期,奠定了书院讲学、藏书、供祀等三大主题的基本规制及建筑规模,同时也奠定了书院作为理学(宋代新儒学)发展基地的重要地位,这对于后世书院的兴盛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要得益于北宋初年官学未兴,官府没有充足的力量来兴办学校,因此私人创办的书院收到朝廷的重视和鼓励,从而得以迅速发展,著名的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便是这个时期创建。

图片


       南宋理学书院不以追求功名利禄为目标,重视道德修养,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门第、年龄等限制;提倡不同学派的交流争辩,举行会讲,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采取自学为主,启发式教学,师生关系融洽,有着独特的学风。南宋书院随着学派的发展,学术交流的活跃,教学内容的充实,规制设施的完善,而兴盛繁荣。书院除满足其讲学、藏书的发展要求,还创造了生活、游息的优美环境;并且,十分注重学派宗师和地方乡贤的祭祀纪念,突出其学统源流,树立典范,成为其重要的教育内容,形成地方文化中心和传统学风,产生深刻的历史影响。学规的制定,学田的设置,学舍的建设完善,都标志着南宋书院制度的完备。

图片

       元朝采取尊儒的文教政策,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对书院采取保护、鼓励政策,发展书院教育。书院在官府的提倡和支持下,有了较大的发展,南学北渐,不但江南普遍创建或复兴了书院,北方也相继设立了许多书院。元代继承了宋代书院的基本规制和制度,但是也有了新的变化。书院自身发展的同时,官府也加强了控制,极力促使书院走向官学化。对于书院不仅规定了官方教科书,以作为科举衡文的标准,还委派山长主持讲学。同时拨给学田,但仍由官府控制,以加强经济控制。书院便渐渐失去自由讲学之风,追求科举,几乎同官学一样。元时供祀文昌帝君,以祈求功名;书院的选址不再限于山林胜地,也有设于城内,便于官府的控制管理。

      明代书院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明初官府重点是办官学,提倡科举,不重视书院,书院沉寂百年之久,直到成化时期以后才逐渐复兴,至嘉靖年间达到鼎盛。明代书院由衰到兴,王守仁、湛若水等理学大师起了重要作用。为宣扬自己的理学,他们所到之处便创建书院,大开讲会,并形成一定的讲会制度,使书院活动深入社会。明代末年影响最大的是东林书院,师生除教学活动外,还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活动,收到当时统治者的迫害。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下令拆毁天下书院,首从东林,东林学人被杀害,学院片瓦不存,不少书院因此遭受严重打击,但并未禁绝。崇祯皇帝即位后,大部分书院又恢复活动。明代虽有官府的抑制或迫害,书院曾一度沉寂,但并未因此而没落,相反更加发展普及,数量远超前代,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尤其是讲会式书院的发展,更加开放灵活,扩大了社会联系和影响。此外,还出现了个别专业性书院,如习武书院,标志着书院教育的新拓展;一些书院开始编撰院志,重视史料的收集整理,形成可贵传统。

图片


       清代书院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同时书院也处于演变乃至消亡的过程。一方面,由于官府的严格控制,官学化日益加深,以致几同官学,并取代了官学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学者的努力下,继承发展书院讲学和研究传统,或引进西方新学,力图有所改革发展。1901年光绪帝下诏,改书院为学堂,实行西化教育。至此,书院被近代官办学堂所取代,结束了它千年的历程。

       民国以来,西方学堂强势袭来,五四运动后,书院完全被抛弃,但是重视、提倡书院的声音并未消失:胡适在19世纪20年代就写文章,对抛弃书院精神表示惋惜,强调书院的独立,可以自由议政,号召研究书院。

毛泽东更看重的则是书院的课程简单,师生关系融洽。他认为西化教育课程繁琐,师生关系冷漠,学生出钱,学校教给知识,最后拿文凭,变成一种买卖关系。1921年,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成立宣言中明确说明要取书院之长,去学堂之短。

       19世纪50年代,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他想以宋朝的书院来体现,有强烈的文化担当和使命感。到70年代,终因学历问题,新亚书院和其他两个书院合并成香港中文大学。钱穆坚持保留固有的传统,书院作为独立的教学单位,主管教学和招生,未得港方政府认可,后来被迫辞职。现在的新亚书院基本上不参与教学,主导教学功能已经失去,书院的机构还在,还有董事会,主要做一些不进入学分的课程,课外辅导,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图片


       季羡林在岳麓书院主编的《书院辞典》序言中说:中国教育以前是官学和书院两条腿走路,现在只剩下一条腿了。

二、历史上中国书院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

      书院,生长于中国,影响着世界。唐宋以来,书院为中国的教育、学术、藏书、出版、建筑等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思维习惯及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书院制度也逐渐在国外落地生根,对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中华文明与当地文化相结合,进而推进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向前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亚洲的一些国家,比如韩国和日本,对书院文化颇为重视。中国的书院明代传入朝鲜半岛,现在整个半岛上还有1000多所书院,而韩国千元纸币上的背景是韩国最有名的书院——陶山书院,该书院为韩国儒家代表人物李退溪讲学之所。可见韩国保留的书院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做的比中国要好。

图片

【韩国钱币正面投壶礼,也很有趣,也是中国的东西】

图片

               【陶山书院】

三、当代书院的价值和意义

      在经历近一百年的沉寂后,书院仍然是中国文化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是人们所向往的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充分分析、研究和总结“书院”这个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挖掘和汲取其中的营养,提炼出对当下的教育改革具有借鉴和帮助价值的宝贵经验,从而促进我们现今的教育发展。

      现在,书院这种古老的教育形态以崭新的面貌逐渐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书院教育作为现代教育形式的补充,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通过书院教育,作为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国学修养的辅助形式,以达到修身养性、陶冶心灵的目的,亦相得益彰。

图片

四、礼乐书院创立的初心:

       以“礼乐”二字为核心,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学乐,无以和。诚然,在时下的中国,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有人认为,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诚信缺失、道德缺失、文化缺失,已然礼崩乐坏。虽然情况非人们所说的那么严重,但确实就像《国歌》中所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举国庆幸的是,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以来,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复兴提到了重要的日程上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独有的战略资源,实为斯民之幸也!

图片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中国古人讲求“道德、耕读、诗礼”传家,历朝历代,都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于是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中国历史上的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四大书院,无不承载着中华千年文明和不朽的思想之光。“书院”在中国历史上是重要的教育和文化传播机构,那么在当下,我们所提出的“书院”的概念更加丰富多彩。

     “礼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成为“礼乐之邦”,也叫“礼仪之邦”。“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人类的辉煌。礼乐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我国古典“礼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气魄何等宏大。所以,“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反覆强调“礼、乐”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在于“礼、乐”。首先在大的方面,如治国安邦,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和谐、稳固,必合乎礼、正乎乐。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这里是作为治国的一个基本要素来提出的。礼乐于小处看,则在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陶冶人的境界、情操,使人眼界豁达、心胸开朗,同时也知道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知道什么该作,什么不该作。“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因此,“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在孔子的设想中,无疑是能够使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又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应该说也确实是颇有道理的。譬如读书虽有可能让人变的更加精明、赋予机谋,但总的来说,还更主要还是使人更加知礼,重仁义道德、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礼乐”的表达需要有一定的形式,玉帛荐献、进退揖让;黄钟大吕、干戚羽旄是礼乐之美,但是欣赏盛美的仪式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耳目之欢,更重要的是体会礼乐文明引领人向善的本义。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礼记·乐记》说:“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这些论述旨在说明,“礼乐文明”美的形式是为了表达善的内容,而其中美是次要的,善才是主要的。孔子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在这里,他就是把“仁爱”作为“礼乐”引领人们向善的一个目标提出来的。因此,认识礼乐文明,重要的在于把握其中的要义。

       先秦礼乐文明经过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的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很具有现实意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礼乐文明的主旨具有值得开掘吸取的价值。礼乐文明的秩序与和谐理念,既有内在的源于自觉意识的道德规范,又有外在的带有约束性的行为规范。用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方式,可以加强社会的亲和力,并对人的社会化施予积极影响。礼乐内在的道德修养,可以达到人性的平衡、升华,生发“礼”尚往来、以“诚”相待、以“信”相许、以“义”相重的情操,从而实现主体与外界的和谐,群体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图片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在党的十九大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图片


       改革开放的中国正敞开胸怀,面向世界,与各国人民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无疑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建设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追求。我们相信,优秀的中华礼乐文明,会一步一步走向国际,定会逐步影响世界,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世界的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为继承和弘扬元圣周公、至圣先师孔子等圣贤们的学说和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实践“礼乐文明”,推广“礼乐文化”,我们以敬畏的虔诚,以学生的渴望,开办了“礼乐书院”。

图片

五、礼乐书院做什么?

    “讲学、藏书、祭祀”,是古代书院的三大功能。在“讲学”方面,礼乐书院开展“师说礼乐”课堂,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教授,定期开展公益讲学活动,侧重礼乐文化的讲学。在“藏书”方面,礼乐书院除了收藏相关的“经史子集”等书籍,还结合相关学术研究出版等机构,将当代礼乐文化典籍给予收藏。在“祭祀”方面,礼乐书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以及爱好者共同成立专门的“祭祀课题组”,从而恢复书院的祭祀传统。

       以传播中华优秀礼乐文化为己任的礼乐书院,专注于礼乐培训、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推广、传统礼乐的传承、研究和发展。作为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研学基地,礼乐书院将长期面向北京乃至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公益活动。并以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编的《小学礼乐文明教育》和《中学礼乐文明教育》等为核心培训教材,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推广礼乐文化,从而培育青少年“诗书传家”的精神气质,使之从小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观;学子们既可以在周末沉浸式体验中国古私塾文化,也可以在其它时间前往礼乐书院参与“琴棋书画诗酒茶花禅武(太极、少林功夫)养生等人生九雅培训,包括古琴、古筝、围棋、象棋(国际象棋)、书法、绘画、诗词歌赋、茶艺、花艺、禅修、武术、雅乐、诗词歌赋、传统中医、养生文化等培训;礼乐书院创造性将“礼”与“乐”结合在一起,创立“天下礼乐府”,将各种礼仪展演配合诗、雅乐、乐舞等元素,打造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礼乐文化演出,并逐步国际化,为世界人民献上精彩的礼乐文化演出。“天下礼乐府”大厅内陈列着代表“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内涵的诸如编钟、编磬、埙、鼓、琴、柷、笙、笛、箜篌等中国古乐器,学子们沉浸在雅乐的氛围中流连忘返;在君子六艺广场,学子们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君子六艺内容,真正的让青少年血液中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激活;其中的射礼广场,学子们登上射礼台,搭弓射箭,一试身手,身临其境体验中国古代射礼“立德正己、礼乐相和”的文化内涵。学子们在至圣先师孔子像面前,恭敬的行拜师礼,以表达对孔子的敬重。礼乐书院还开展诸如开笔礼。成人礼、射礼、拜师礼、婚礼、祝寿礼以及祭祀礼的培训工作。

图片


        当我们步入礼乐书院,穿越时空,看到些许孩童,他们手持经典,朗声吟诵,抑扬顿挫;他们尊敬先贤,孝敬父母,以礼待人;他们服饰得体,习武练拳,身强体健;他们琴棋书画,循礼循乐,六艺精湛;他们心态淡泊,宠辱不惊,志向圣贤;他们文韬武略,出将入相,家国天下。这正是先贤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画卷,而这副画卷不正是表达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气势与担当么?

图片

六、结语:孔子毕生追求的礼乐盛世终将到来

       书院是东方精神资源的宝库,在新时代的当下,学术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担当这三点尤其值得重视。现代书院的建设不仅丰富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基本素养和文化底蕴,而且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天下无一物不礼乐。礼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让书院插上礼乐文化的翅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康庄大道上,如何更好地传承她、弘扬她?这份事业,前途美好,任重道远。


让致力于传承礼乐文化的我们:

新时代不忘初心携手奋斗;

新征程不辱使命盛举共襄; 

新梦想不负韶华礼乐天下。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公众号-天下礼乐府,小程序-礼乐天下

字数 6772
阅读 1.5万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0
作品二维码:
发证单位:
    发证日期:
    开问电子证书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