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堰画乡
走进古堰画乡
早听说浙江丽水的古堰画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风景优美如画,来之前,我一直在构思一副副好画面:白帆点点,渔歌悠悠。可惜,这天老天老阴着脸,时不时还飘着雨丝。来到瓯江渡口,乘船过江,江面空荡荡,那帆船只在水天交接处,或在对岸停靠,没有浆声帆影,只有突突作响的旅游渡船,在烟雨中穿梭两岸间。我心有不甘,随手拍下“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小船,好向摄友们“交差”。
尽管烟雨莽苍苍,没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游兴,那如梦如幻的烟雨不也是摄影的“好天气”嘛。弃船登岸,进入景区,我们沿着一条小溪疾步前行,直奔画乡而去。
前面是白茫茫一片水雾,游人、小桥、宫阁影影绰绰、若隐若现,宛如仙境。我们加快脚步,近前一看,那水雾却是从桥下石头缝里冒出来的,大概和许多城市“让你凉一夏”的人工水雾一个道理吧。我们浑身上下,早被雨丝飘湿,也就不在意水雾,一头扎了进去。我站在小桥上,被雾包围着,四顾,一片白茫茫,啥也拍不到,正所谓当局者迷,赶紧退回,举着相机等待时机,从雾的缝隙里抓拍。拍了不少,广种薄收,也许能选一两张自鸣得意的片片。
过了小桥,穿过文昌阁,有许多大樟树,郁郁葱葱、苍劲挺拔,遮天蔽日,估计每一棵树龄都在千年以上,看看这些古樟,就知道当地人的环保意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里才是堰头村,听村民说,古堰还有一公里。堰头已美的令人窒息,那古堰应该更令人飘然欲仙。驴友们马不停蹄,迫不及待向古堰进发。途经一条古街,很小,但古玩纪念品,地方特色风味小吃,应有尽有,我们不及细看,直奔主题。
终于到了,古堰果然是“此堰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古堰叫通济堰,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与都江堰、它山堰、郑国渠、灵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
登上通济楼,古堰风光尽收眼底,古堰如一弯新月,横卧江中,“横江三百丈,遥见石嶙峋”。时不时有白鹭结伴上下翻飞,让古堰平添几分生气。欣赏古堰优美风光,更赞叹老祖宗的聪明才智,通济堰的建成,让下游的平原农田得以旱涝保收,成为主要粮食产区。
值得一提的是,通济堰是世界上第一座拱形大坝,比西班牙人建于十六世纪的爱尔其拱坝和意大利人建于十七世纪的的邦达尔拱坝要早一千多年,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伟大的创举,也是世界水利建筑史的一支奇葩。古堰理所当然地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江南水乡古镇,古堰画乡景区是良好生态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是美术写生与摄影的创作基地,激发着无数创作者的灵感,当之无愧的国家AAAA级景点,无愧画乡称号。
饱览了通济古堰,我们不再沿小溪走回头路,而是沿江而下,沿江有不少不容错过的小景,又是一阵狂拍,带回去与摄友们交流。我突然醒悟,我们这不是在水墨画卷中行走吗。
《古堰画乡》
《通济堰》
《堰头村》
《烟雨文昌阁》
《石磴过河》
《堰头村的千年古樟》
《古堰画乡》
《通济堰》
《渡口》
《野渡无人舟自横》
《石磴上的旅友》
《石磴过溪》
《靠泊的渔船》
《江帆远影》
《野渡无人》
《石磴过溪》
《通济堰》
《穿梭两岸间的渡船》
《野渡无人》
《古堰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