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细读《金刚经》|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简言简语
关注
收藏

上一篇|《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原文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大意

须菩提,你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如来没有具足相,也可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不要有这样的想法,如来没有具足相,也可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说一切佛法都是断灭的。你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呢?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对于佛法不说断灭相。

延伸解读

本品需要解释的词语有三个:

一是念。汉语中的解释是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和认识。相对而言,佛法字典中对念的解释更为复杂,区划的也更加细致,有观念、口念、心念等。观念,即观想佛体、佛法等;口念,即以口称佛之名号,又作称名念佛;心念,即以心想念佛等。

二是具足。具足,佛教用语,具备满足的意思。在佛法中,不仅仅是指具有的意思,并且要一切功德圆满,才能称得上具足。

在上品中,佛说过佛有三十二相,也就是说只有圆满具备了三十二相,大彻大悟了,才是具足相。并且佛说了不要执着于三十二相,有三十三相没彻悟也不是佛。本品接着说,也不能没有三十三相,如果连三十三相也没有,更不可能彻悟了,当然同样也成不了佛。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佛说不能执着于三十二相,也不能没有三十二相,并且发出严厉警告,“莫作是念”。

三是断灭。断灭,佛教用语,是指人死之后不复再生的邪见。

佛法讲的是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而很多人却主张“人死如灯灭,”也就是说生命死亡之后便完全断灭了,佛教认为这种说法是“邪见”,所以说,佛说功德圆满、大彻大悟的人是不会有断灭这种想法的。

感悟

那么,本品可以给芸众生以什么启迪呢?我的感悟有两点:

一是思想决定行动。本品中佛反复叮嘱弟子们时,先后用了两个假设,“汝若作是念”,接着告诫弟子们,“莫作是念。”由此可见,“念”很重要。之所以说“念”很重要,是因为思想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

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做任何事情,只有认识到位了,行动才会自觉,所以佛反复地强调“念”的作用。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是如此,认识不到位,不可能有快速的行动和强有力的执行,所以实施重要的项目或者有重大的行动前,团队往往先统一思想和认识,目的就在于认识是行动的基础,只有基础夯实了,行动才能迅速,距离成功的道路才会最近。

二是不要误入歧途。成功的道路不是唯一的。修行如此,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正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前行的方向是正确的,才不会偏离航向,否则,永远不可能到达目的地。

佛谆谆教导弟子们不可有断灭论邪见正是基于此,世界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需求,所以说,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宗教,都应该具有包容性,允许不同的观念存在,善是本源,和谐共生,这才是最好的发展,那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权思维,永远不可能走得太长远。

人,可以霸气,但不能霸道,国家亦然。在这方面,佛在《金刚经》中给世界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也做出了非常好的示范,但是,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很多画面却并不如佛法中描述的那么美好,其实这并不是佛法说得不正确,而是因为很多的人并没有真正按佛所说的去践行,而是打着各种各样的幌子,以佛之名,做着非佛法教义的事情。

于2020.12.27 21:16

原创首发


上一篇|《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字数 1445
阅读 1.2万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0
作品二维码:
发证单位:
    发证日期:
    开问电子证书编号: